很久沒跟女王兩人一起去散心了!既然特休假還沒休完!
就邀她一起於平日去新竹九芎湖走走,也可避開假日人群!
素聞新竹新埔地區美食眾多,今天午餐就安排去劉家莊囉!
一路上交通順暢,不用1個半小時就來到劉家莊,
因為是平日,兩旁店家很多沒開門營業!
將小黑停好後下車,香味撲鼻而來(假日中午時可是要排隊的喔!)
女王本來說不太餓,一下車後就開始喊:好香!肚子餓了!哈哈哈!
店外有免費仙草茶供應,可幫助去油膩!
為何有單獨的一座烤箱在這裡?
到底是啥?
掀開一看.....原來是烤地瓜.....真香!(這也是免費供應)
上菜囉!香噴噴的烤雞,這絕對不是摳死口賣場的烤雞可以比擬的!
因為只有兩個人,只點一雞、一菜、一湯。
雞大哥的屁股被老闆戳一刀,待會兒就是用它來開膛剖肚.....嘿嘿嘿!
吃飽飯離開時老闆還讓我打包4條烤地瓜帶走,哈哈!揪甘心A!
飽餐一頓後驅車來到今天的目的地------南園
完工於1985年的南園,
為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退休隱居之所,
由台灣建築之父漢寶德教授精心設計而成,
為華人世界隱於山林唯一融合江南庭園與閩式建築的園林。
將車停放在停車場後緩步向入口走去
這裡就是南園入口--延爽門
南園因地處隱密,曾為台灣款待過許多元首級的人物,
諸如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、前蘇聯總理戈巴契夫先生。
在此先拍一張留念
延爽門,取其西接爽氣之意,意指西邊吹入的氣息非常涼爽。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「春」字。
接著迎面而來的是「騰蛇行春」的象徵圖騰
1985年落成,佔地27公頃的南園,與四周山林相互輝映。
興建期間動員上百名手藝精湛木工與各方藝師齊力完成
綠色山林間打造出亭臺樓閣、堂榭廊橋層疊之美麗園林
建築風格上,南園的建築揉合了傳統中國、閩南、台灣等地的風格,
建造出以木結構為主,紅磚紅瓦、馬背燕尾的各式樓宇。
建築選用珍貴的台灣檜木,所有樑柱以卡榫相接刨鑿鑲嵌而成。
竹苑---
門似寶瓶者為平安門,左右綴有蟠桃窗與書卷窗,不但饒富趣味,
也寓意平安多福,處處體現雅緻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情趣。
穿過亭廊至此,眼前出現一座水榭,憑塘而建,
心想該不會午茶就在這裡吧?那也太棒了!
果不其然,正是此處!蘭苑裡普圃茶屋的.....蘭因閣
此處原是聯合報王效蘭女士的起居室。
午茶內容共有五色茶點
讓我讚不絕口的布朗尼
斟上一杯溫潤沁香的東方美人茶
抹茶奶酪甜而不膩、滑嫩鮮香也很可口。
每種茶點各具特色,顯見茶屋用心。
憑窗外望,庭園景色盡收眼底。
包廂內空間頗大,三面環景,每扇窗都是一景,猶如山水畫一般。
偷得浮生半日閑,將一切煩囂拋至腦後
普圃茶屋位於蘭苑,緊鄰湖畔,
其內蘭因閣更可一覽全園美景,為美不勝收的歇心之地。
隔壁還有一間,但是四周無窗。
旁邊池塘流水淙淙,天鵝悠游其中
遠望可見南樓西廂房
向下望去,曲橋、水塘、綠蔭、疊石,一派江南庭園景致。
放鬆心情輕啜佳茗不亦快哉!
廂內長沙發綴有中式圖案抱枕
普圃茶屋也名副其實的帶點普普風
雙面窗櫺上刻有牡丹花象徵富貴,中間綴以連綿不絕的曲線圖案,
有富貴不絕之意,中國人含蓄的隱喻令人讚嘆 !
如果喜歡的話,這裡的茶具也有販售。
包廂外的露臺亦有座位可供歇息品茗
水榭湖光、倚美人靠,品香銘茶、聆聽風水聲
南園三面環山,遠眺九層疊巒
穿梭庭園之間,可謂五步一景,十步一色
傳統江南園林以白牆灰瓦為主,景色秀美清麗,
南園在其基礎上加添了大量紅磚紅瓦元素,彰顯閩南建築特色,
令色彩繽紛明快,凸顯熱鬧喜氣,營造出另一番園林新氣象。
多處可見蓮花池,娉婷出水綻芳姿。
「南園」處處匠心獨具,每一曲折蜿蜒的迴廊;都會引領至不同景像的水榭樓閣。
南樓東廂房前
前方為南樓西廂房與南亭
附近溜達溜達又回到蘭因閣
遠看老婆大人還坐在原位不知在忙甚麼?
原來又拿起手機在滑,想必是急著將美景分享給親朋好友吧?
坐在包廂內,薄陽斜照,令人懶洋洋也暖洋洋........
真如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一般.......
連日來的加班,今天得以偷閒放鬆,女王樂不可支!
一窗一景,如畫一般
「甕窗」--
用空心甕擺起來,因為陶土厚度不同,風吹過發出高低共鳴聲。
在南園遊客太多,怕會敲破,改為實心甕做甕窗,不會發出聲響。
兩甕倒扣型如葫蘆,取其福氣,人由此過皆受加持。
六角窗型似龜甲紋路,取其長壽之意,窗窗串連又取其長壽延年之意。
寶瓶門與葫蘆門;穿過則平安多福之意。
蝶形花窗典雅有趣,取蝴蝶之諧音「福疊」
不說你不知,從戲台的蝴蝶窗下的尖端,身體轉180度向後轉,
直直往南樓看過去,恰巧對上南樓的主樓屋頂,這就是一條地理風水子午線。
這裡提到的子午線指的是建築群體的主要南北中軸線=子午線,
早期建築是依地理子午線而定的,而後期建築多是用磁羅盤而定向。
投壺,是眾人輪流將箭桿投拋至酒壺內的遊戲,
乃古中國自春秋時代到清末時流行於漢民族上層
貴族宴會的餘興節目,也流傳到朝鮮半島、日本。
雲形窗取其祥瑞之意
山水環繞有致、樓閣亭台錯落、花影綠竹掩映之間有移步換景之美。
南園三頭 :
建材之木頭採用珍貴台灣檜木,廿多年後仍隱隱飄香;
磚頭為特別訂製的閩式特有紅磚,至今仍鮮艷喜氣;
石頭之大量花崗岩為金門拆除的舊石屋空運而來。
到處可見寶瓶門,穿過門則保佑平安。
瓜形門則取其瓜類多籽,代表多子多孫、子孫綿延之意。
起翹在建築物當中也是具有防災的功能,
特別是颱風天颳風時,風在建築物裡竄動,
起翹就有削弱風力的作用。
似乎中國亭園水景都少不了曲橋
池塘中天鵝毫不怕生,一直向我靠近。
紅磚橋鑲有金錢磚象徵財源滾滾
這個角度直望過去為南亭與西側迴龍台
前方水風軒為餐廳
登高閣樓水榭憑欄處,輕倚美人靠,逗弄湖邊戲水黑天鵝,
眺望週邊青山綠水,一解心中憂悶。
南樓位於整個園區的最高點---
南樓主要是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先生的日常起居室,
1985年9月15日,南園落成,
王惕吾先生取其父親王芾南之名命名,並作南園記以記之,
一樓大廳為會客廳及宴客廳,二樓則是日常起居室。
在這江南庭園中,似乎黑天鵝要比白天鵝應景,園主應該是有考量過的吧!
「鳥踏」---
牆上用磚所砌出的一道長條物,通常呈現出一字型、ㄇ字型或凸字型。
各式的馬背、燕尾、懸魚、漏窗及門洞等中式建築巧思。
「彈棋」--位於孔雀亭
彈棋,是西漢末年始流行的一種古代棋戲,最初主要在宮廷和士大夫中間盛行。
這間玻璃屋過去竟是豢養白孔雀的鳥籠子喔!
「柱礎」---用於防震及防腐
竹苑中的布衣坊---樓下販賣衣物,樓上禁止參觀。
園內建築有各式斗拱
瓦當、滴水等中式建材圖案也饒富情趣。
各式各樣的垂花(只有琴德堂的垂花是彩色的)
屋簷下垂花各有不同的造型,雕刻工藝優美。
注意到沒?柱礎的花樣紋路也不同喔!
三友池--
迴廊起伏恰似那條龍一般!
琴德堂採用彩繪的工法,琴德堂是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先生 ,
同時也是南園創辦人,為紀念其母親夏琴 , 依母親之名命名之。
南園記---
1985/9/15,南園落成,王惕吾取其父王芾南之名命名,並作南園記以記之。
琴德堂二樓則就是琴音閣,琴音閣則是會議中心。
只有這裡的垂花、雀替有著上色彩。
中國建築工藝---
瓜筒、斗拱、垂花、雀替、漏窗、洞門、燕尾、懸魚、馬背在這裏都可一飽眼福。
三友池有一噴泉,十分秀逸雅致,週邊迴廊綠竹陪襯,
池中養著紅白錦鯉,倚靠賞魚,很有悠閒的氛圍。
王惕吾先生是浙江東陽人,多次捐款資助故鄉建設,
所以地方鄉親特地贈送此座精緻的黃楊木木雕屏風。
室內有箏樂家陳志成老師演奏,陳老師目前是南園的駐園音樂家,
出生於香港,1985年才開始學古箏,是無師自通的古箏天才。
南園的官網資料,陳老師還是1986年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。
公獅---
公獅腳踩繡球,型威武,母獅左腳撥弄幼獅,狀慈祥,連擺設方位也有講究。
東西廂房上面白色巴洛克風格加上閩南紅磚,在傳統中式中加入一些洋樓建築元素。
東箱房與西廂房的前面各放了一隻貔貅,貔貅據說是龍的兒子,
只吃不拉,所以被認為是招財的象徵代表。
老婆大人一聽摸摸它的角可以招財,握得可真緊!呵呵!
但是他不知道有沒有摸完之後將財氣揣入口袋?(忘了告訴她,哈!)
歇歇腳
而主樓的設計是一張太師椅的概念,東廂房=左扶手,西廂房=右邊扶手,
主樓三樓就是椅背,站在二樓的迴龍台可以看見遠方九層山脈,
被喻為九層案桌,這樣的格局是官宦格局。
南樓東廂房前留影
又因為左青龍、右白虎概念,在南樓的右手邊山勢較高,
白虎又不能比青龍高,否則會帶煞氣,所以在西廂房的旁邊,
南亭上有立著一隻白鶴,作為鎮煞之用。
斜倚美人靠留影
地書---是古老又環保的童玩,融入古建築裡,玩趣倍增。
由南亭前望,右前方即是水風軒。
看來老婆大人對今日安排的行程頗為滿意
南樓採用的色系只用黑、金兩色,所以呈現一種很莊嚴霸氣的王者氣勢,
整個南園只有主樓南樓是使用純金箔的按金工法。
建築物經歷過921地震,還有不少的颱風水災,
究竟是何等技術讓它安然至今呢?答案就在這一根根的檜木柱子跟基座上,
一般人會認為是用檜木柱子崁進挖空的基座,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,
柱子就直接立在實心的基座上,並沒有任何的黏接劑,
所以當地震震幅上下震動時,這就成了彈性最大的避震系統。
女王凝望前方發思古之幽情
斜方棋--民間二人對奕遊戲
大斜方棋:棋子共十枚,黑白各五枚 棋位共十三個
小斜方棋:棋子共八枚,黑白各四枚 棋位共十個
斜方棋玩法:
一、黑先白後,雙方輪流將棋子下在棋位上,每個線與線的交點就是一個棋位
二、所有的子都下完後,才能開始輪流移動
三、移動時只能在直線上行走一個棋位,方向不限
四、將對方棋子全部圍住,使之無法動彈的一方為勝
南亭為八卦造型,連地磚也是八卦磚,更加強鎮煞功能。
園中亦有販賣紀念品
眼看時間不早,我倆散步到桂苑遊客中心,坐下啜飲關西仙草茶,
輕風徐徐,小憩片刻後就打道回府了!